520言情小说>玄幻奇幻>埃及大帝>第五十三章 萨瓦瓦

萨瓦瓦——或者用本地人称呼它的名字“伊泰基”——与其说是一个港口,不如说是一个边境要塞。

伟大的埃及帝国从兴盛的那一天开始,一直到它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始终对外部的世界不怎么感兴趣——它繁盛于尼罗河狭长的黑土地,也终老于那里;为了保护这块天赐的“凯迈特”(古埃及语“黑土”),帝国在自己漫长的边境线上设置了许多这样的要塞,在要塞中配备了帝国常备军,用来对抗数千年来一直活跃在帝国边疆的“九弓”(敌人)们——

在西方,尤其是靠近三角洲的西北方向,绵密的要塞用来对付泰赫努(利比亚)的那些野蛮的部落,他们对于帝国三角洲的骚扰持续了上千年;

在南方,几个著名的坚强要塞始终屹立在尼罗河第一瀑布(而在国力强盛时甚至可以推进到第四瀑布);在遥远的第一王朝时期(至少2000年前!),伟大的法老就已经从那里开始了向南方的远征了;不管是帝国如日中天的全盛时期,还是风雨飘摇的动荡时代,那里的要塞始终都是南方的努比亚“穴居人”最可怕的梦魇;

在东方,尤其是三角洲的东北方向,密集的要塞群配合着一代又一代法老所构筑的“围墙”,时刻防范着来自亚洲的敌人走马灯一般的、持续了1000年的进攻——先是希克索斯人,然后是米坦尼人,迦南人,赫梯人,或者这些人一块儿上……这里永远是帝国对外战争的最前线。亚洲的“九弓”们总是觊觎着三角洲地区丰沛的牧草,或者尼罗河谷地肥沃的黑土上出产的小麦,总是不知疲倦地一次次冲击着这些英勇的要塞;而某些奋发有为的法老们也以这些要塞群为依托,开展了绝地反击,甚至还向着地中海东岸,向着小亚细亚,向着美索不达米亚发动了一次次伟大的远征;

而在帝国的东南方向,面对着细长的红海,这样的边境要塞则稀疏得多——萨瓦瓦正是其中一个。

3000年来,这个巨大的帝国总是执着地沿着狭长的尼罗河发展,安心地开垦沃土,种植庄稼,收获无花果,或者用巨大的花岗岩或雪花石膏建立起一个又一个宏伟的建筑,而对于咫尺之遥的大海——地中海、红海——却似乎并不怎么在意,因此他们任由大海由两个最擅长航海的民族(或者种族)来统治:地中海的腓尼基人和红海的亚摩力人(或者称之为贝督因人,阿拉伯人)。

但是帝国的统治者们并不介意这些纵横在大海之上的民族同自己做生意,甚至还持之以恒地进行了鼓励。

就拿萨瓦瓦来说,这个要塞在数百年中一直承担着帝国同更加南方的蓬特诸城邦和大海对面的亚摩力诸城邦进行贸易的责任——蓬特的船队送来了珍贵的没药、乳香、桂皮等等各种香料,以及从南方“黑暗之地”劫掠而来的黑人,当然也包括了奇异的小矮人;而亚摩力人没并有蓬特人那样有组织的船队,自从古巴比伦王国溃散以后,数百年来这些人都依靠在红海上打渔、或者采集珍珠为生,他们零零散散却又络绎不绝的小船为萨瓦瓦带来了上好的珍珠、玳瑁,或者海洋出产的其他奇珍异宝;那些人还是声名狼藉的奴隶贩子——有时候他们竟然把自己的同胞也绑架到船上,贩卖到埃及!

最近这100年,原本萧索的萨瓦瓦却因为一件“天赐”的事情而变得稍稍有些繁荣了——法老陛下的勘探队在西奈半岛发现了大规模的铜矿和绿松石矿!

铜可是埃及的社会生活中急需的物资——用来制作各种器皿,神庙和住宅的华美装饰,士兵的铠甲,等等等等;而绿松石,这种蔚蓝色的漂亮石头则是埃及人的首饰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但是,西奈到达埃及的陆上通道,因为三角洲地区持续的动荡,因为东北边疆要塞区连绵不断的战争而时通时断,因此,由西奈跨越红海直抵帝国东部边境的海上通道变得空前重要——萨瓦瓦正处在这条通道的帝国起点处!

就这样,蓬特的香料、热带宝物,西奈的铜和绿松石,阿拉伯的珍珠和珊瑚,还有远至巴比伦地区的奴隶与弓匠,甚至还有远至亚洲腹地的珍贵宝石——例如,阿富汗的青金石——与银子,统统从萨瓦瓦上岸,再沿着长长的驿道经过莫拉皮以及一系列小城,最终抵达了帝国首都阿玛尔纳,或者再进一步沿着尼罗河扩散到上下埃及。

是的,就在它的全盛时期,殷戍来到了这里。

这家伙坐在战车的车斗里——慷慨的莫拉皮城“千夫长”森乌赛特大人特批给他的——身体虚弱,浑身无力。

塔蒙和公主两个女人一左一右和他挤坐在一起,紧紧夹着他,导致三个人都动弹不得。

战车具有古典时代一切轮式车辆的典型特征——刚性悬挂,坚硬的刺槐木制成的车轴直接固定在车斗下方,每当车轮在布满了砾石的沙土道路上弹跳一次,整个战车都好像飞起来一般,这对殷戍的屁股来说真是一场巨大的折磨!

他一边忍受着剧烈的颠簸,一边留心观察车轴与车轮之间的连接方式——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出现轴承之类的高级玩意儿的。他注意到,车轮的轴孔内缘似乎包裹着一圈金属制成的环一样的东西,而上面则涂满了黑乎乎的油脂。

一对简陋的滑动轴承——不过这好歹也是个轴承呀!可以大大减小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

他开始默默盘算这根车轴的寿命——也


状态提示:第五十三章 萨瓦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