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天启>第八十五 另一个屠夫的产生

洪承畴来到永宁后,他先拜见了巡抚朱燮元,宣了皇帝密旨,然后与秦良玉和鲁钦交换了意见,借了部分白杆兵和近卫军后,就开始干活了。

他先将关押着的土司及头目们进行甄别,大家相互检举揭发,然后把被迫加入叛乱的集中在一起,明确告诉他们,如果想回家,就要让家中出钱来赎罪。当然,根据加入叛军时间长短和造孽的多少,出的赎金数目当然也是不同的。

至于主动投诚或者与官军暗通款曲的土司或头目,则给予嘉奖,也是根据投诚的时间来lùn_gōng行赏。最后的那些死硬分子,则宣布于明日午时,一起斩首示众,并要求所有土司及头目必须要在现场观看。

这一天在永宁最宽大的街道上,搭起了一个大台子,台子周围站立着几十个近卫军步兵,火铳都上好了子弹,而台子旁边的房间里和街道两头更是布满了步兵,以防有人借机生事。

午时三刻到,洪承畴先宣读圣旨:“皇帝诏曰:永宁宣抚司奢贼崇明,不思皇恩,妄杀天朝官吏,攻占重庆,对抗天兵。尔等助纣为虐,辱我边民,杀我边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特谕各地军民,凡有参与奢贼造反者,皆斩其首,夷其三族,抄其家产。钦此。”

杀气腾腾的圣旨宣完后,洪承畴下令开斩,每一次提上台十个人,刽子手手起刀落,一颗颗头颅飞上天空,然后落在木板上,滚了几下后,终于静止不动,那张开到极致的双目,似乎在言说自己的悔恨或者不甘。

十人杀完再换十个人上来。一千多人一共杀了一个多时辰,换了几茬刽子手才杀完。浓烈的血腥味充斥在街道上,台子旁边观礼的土司们看得面色惨白,有些人屎尿齐流,更有人被吓得晕了过去。连一直主张杀人的鲁钦都不忍再看下去,只有洪承畴面色如常,还有滋有味地品着当地的香茗。等人杀完后,他阴沉着脸看着众土司道:“尔等当引以为戒。”说完转身离去。

几天后,洪承畴查明了大明官吏们盘剥土司土兵情况,他多年在刑部任职,这种事对他来说不要太简单,然后根据官吏行为的程度,分别给予斩首,下狱,抄家等不同的惩罚。依旧是在前几天的大台子上,杀了一批官吏,那些陪杀的官吏表现得比土司更为不堪,几乎是个个shī_jìn。而那些旁观的土民则是大声叫好。

然后由朱燮元宣旨:废除永宁宣抚司,永宁地方设立道府治理,任命洪承畴为永宁知府。这两场杀戮,第一场将土人吓住,第二场则出了土人心中的一口气,使得永宁的人心迅速地安定了下来,朱燮元再派出流官的过程就很顺利了。相信在洪承畴的血腥手段下,流官们应该也是不大敢再激怒土民的了,而大量土司及头目被杀,不但使土民组织不起来,也使得当地人谈知府色变,一动也不敢乱动。

鲁钦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大大将洪承畴赞扬了一番,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臣以为论到杀伐果断,唯有孙传庭可与之相比。”朱由校看了后,将这句话念给近卫军众将听,并嗤笑道:“不就是说他们两个是屠夫吗!鲁钦说得自己好象很仁慈似的,他杀的人比孙洪两人加起来都要多得多,战场上杀人和刑场上杀人其实没有区别,杀人只是手段,达到了目的就可以了,你们在战场上以后要记住这一点,不要把手段当成了目的。”众将都点头称是。

这时贵州的局势急转直下,贵州宣慰司同知安邦彦,水东土司宋万化联合贵州各地土司,带兵十万,于二月围住了贵阳。

朱由校得到消息后,下旨让贵州巡抚王三善前去解围,并命秦良玉和鲁钦周遇吉一起救援贵州。

秦良玉带领六千白杆兵,加上近卫军七千多人(连上辎重营),浩浩荡荡地开往贵州。

不一日,大军行至赤水卫,而这时候王三善还在沅州调集兵马,向镇远而来。赤水卫的白撒所这时还被奢军残兵占据,众人商议之后,决定先拔掉这个钉子再往贵阳去,先把自己的后路清理干净。

白撒所位于一座山峰上,三面全是悬崖,只有当面有一条小路通往峰顶,硬攻上去显然很难,重要的是大炮拖不上去,死伤会很多,所以周遇吉先带几个懂夷话的白杆兵去劝降,不料白杆兵才开口,上面一阵箭雨就射了下来,幸亏周遇吉他们的甲好,所以只听到箭射到甲上的声音,倒是没有人受伤。

奢军见箭射不倒他们,就开始用石头砸,几个人狼狈不堪地退了回来。周遇吉恨声道:”没用,换第二套方案吧。“

周遇吉点了一个司的步兵向上走去,到了石头可以砸到的地方停了下来,排成两排,开始用燧发火铳对着墙头射击,先倒是打倒了几个奢兵,后来奢兵学乖了,都躲在城墙后面,抽冷子射几箭,当然一般都射不到步兵身上。

于是两边就开始了无聊的射击游戏,周遇吉不停地换人上来,看样子是想用火铳将此地攻下,城墙内不断地响起嘲笑声。

两方僵持快一个小时后,峰顶突然冒出大量浓烟,步兵们齐声欢呼,而奢兵不明所以,往后看才知道后院起火了,想往上赶吧,这里又不敢放弃,不往上赶吧,家人又在上面,不过很快他们的犹豫就没有必要的,因为大量的白杆兵从上面开始往下冲。周遇吉这次来皇帝让他带了铁鳞甲三千具,赏给了白杆兵,白杆兵穿上了铁鳞甲,那可真的是如虎添翼,又是从上往下杀


状态提示:第八十五 另一个屠夫的产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