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玄幻奇幻>大商王族>第七百六十五章 诛九族!
p>弱者,只能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一边舔舐着伤口,一边发出恶毒的辱骂,来发泄心中的无奈和怒火。

掌权者人王。

自古成王败寇,高贵而又神圣的王又岂会因为几只臭虫、蝼蚁,而低下高傲的头颅,只为了看一眼他们满脸的丑态?

弃夫原本期望,各地诸侯、领主们,不说全部揭竿而起,也能有大部分人响应,将九州搞乱,让帝辛的目光从青阳这里挪开,转向那些个大的势力。

许是因为其白马羌出身,也许是在青阳待久了,导致弃夫的思想有些闭塞,把商朝当做了古羌国:“王庭与贵族共天下”,以为贵族的势力和影响力,类似古羌国的大部落一样,与王庭形成一种平等的地位。

却不知,商朝国情与古羌国并不同。

虽然实行的也是分封制,但商朝实力犹存,不似后世西周末期,东周一朝,各地诸侯已经尾大甩不掉,甚至悍然称王,视周室如无物,视天子如儿戏。

整个九州,商朝仍然是当之无愧的军事、经济、文化等的第一把交椅。

其次便是东鲁国,西周则紧随其后。

东鲁国,与大商王室,乃是姻亲关系。

当今东鲁国国主姜恒楚,更是帝辛的岳父。

反大商,等同于反东鲁,并不符合姜恒楚的利益。

而西周,正处于韬光养晦期间,姬昌是个极其能隐忍的家伙。

时机未到,姬昌绝对不敢第一个揭竿而起。

若不是上一世,西周背后有阐教的支持,凭那时西周的国力,对上军力处于强盛状态的大商,根本没有任何的胜算。

东鲁、西周,都不敢妄动,其余的诸侯又岂敢当这个出头鸟?

改革改革,没有革到自己身上时,就无法领会这种切肤之痛。

反了,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一旦失败,祖传的基业就此荡然无存,全族都要从高高在上的贵族世家,沦落成奴隶,身死族灭。

况且,弃夫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

最起码在大贵族眼中,弃夫不过是一个刚刚从蛮夷蜕变成人的小人物,麾下拥兵不过五万,就敢反叛商庭,无疑是哗众取宠罢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贵族,也在处于观望状态。

他们希冀弃夫能创造奇迹,不仅抵挡住青龙关平叛大军的围攻,还能对青龙军以重创,对世人证明,商朝不过是外强中干的空架子

然而,随着外城的告破,注定让那一部分贵族的“希冀”彻底落空。

短短半日,外城便被风林攻下。

二万多叛军退守到内城。

风林则率领已经轮换成另一支万人军的步卒,继续猛攻。

大战开始前,张桂芳把麾下的万平叛大军,以万人为一组,依次投入攻城战役中,对叛军进行轮番攻击。

从早晨到下午,战役一直都没有停止。

最终在太阳落山之际,趁着守军疲累,一举攻克了外城。

随后,张桂芳压上了五万兵马,使得商卒若潮水般,悍不畏死的沿着云梯攀爬而上。

攻城战,应该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战役了。

拼的无外乎麾下将士们的勇气、兵员素质和数量。

论武器装备,大商军队无疑是天下一流。

论兵员素质,各关边军也是商朝最为悍勇,最不怕死的军种。

论数量,也是万敌五万,而且那五万叛军,都是来自各个不同的领地,临时拼凑在一起的。

素质参差不齐不说,甚至以前相互还是敌人,为了争夺地盘、矿山、人口等等,大打出手

当散兵游勇,对上正规军。

差距,便立刻体现了出来。

见到前方战事进展顺利,张山便有些迫不及待,对张桂芳拱手道,“将军大人,末将请战,助风林将军一臂之力!”

不仅是张山,其余将领们也是一脸的热切。

战事打到现在,谁都知道,青阳县于今夜或许就能攻破,超乎预料的顺利。

这头功肯定是风林的,这一点谁都不会质疑。

但风林吃肉,总不能连汤都一块喝了吧?

分一杯羹,混混人头,还是可以的。

张桂芳环视了众人一眼,含笑道,“你们说,城破以后,叛军会往哪逃?”

众人一怔,面面相觑,不禁窃窃私语来。

张桂芳用的还是围三阙一的打法。

所谓围三阙一,指的就是城门有四面,只攻三面城门,故意留下一座城门,当做生路,留作城内守军逃跑之路。

当然,留出来的这条路是有讲究的,首先这条路要崎岖,适合埋伏,埋伏当然是为了清理逃出来的军队的。第二,这条路要确保唯一性,不能让敌军四散而逃。

不过,当初青阳风家修筑这座城池时,故意选择了一座一马平川之地,四周基本上都是空阔的土地,郊野地区,都是稻田,根本没有适合埋伏的地方。

故而,风家内应打开城门后,白润才得以逃脱。

不然弃夫也用围三阙一的打法,哪怕是生路,也会变成死路,身边不过数千残兵的白润,绝无幸免的可能。

青阳县不同于其他城池,总共就有前后两个城门。

一座是风林正在攻打的南门,另一座,就是北边无人攻打的城门。

北边,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根本不适合埋伏。

所以张桂芳才问众人,若是城破以后,弃夫这股叛军,逃出北门后,会逃往哪个方向?

若是能判准那个方向,提前在某条崎岖密林之地进行埋


状态提示:第七百六十五章 诛九族!--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