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玄幻奇幻>大商王族>第七百六十九章 点将
杀止杀,乃为霸者王道!

不会有任何的心慈手软,

也不会有任何的迟疑犹豫,

顺孤者昌,逆孤者亡!

之所以要将那三十六名贵族,不远千里的押解到朝歌,进行审判,就是为了宣告天下,敢背叛孤,忤逆孤的人,就是这样的下场!

“孤给你们的,才是你们的,孤不给你们的,谁敢抢,就休怪孤大开杀戒了!”

……

帝辛三年,八月末。

天下正值盛夏时期。

吴庸变法中,最为重要的食邑法,已经基本落实关内各个地区。

废分封,立郡县。

已经是大势所趋。

虽然期间,各地有小股的叛乱。

但在大商压倒性的军力优势下,那一小股一小股的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了下来。

凡是参与叛乱的贵族,如那三十六名贵族一样,统统押解到了朝歌,诛九族,明正典刑!

自五月到八月,菜市口渐渐成为了朝廷砍头的地方,每天都有囚车押送到这里来,每天又有成堆的尸体,运送出城,埋入牧野公田中,成为庄稼的肥料。

到了九月初,对关内贵族原有的土地,已经完成了改革。

贵族的土地,统统收为了国有,按照他们本身的爵位,赐予比例相等田亩,食邑抽税。

今后若能立下战功,得到君王封赏,便可增加食邑数量,不然,任何贵族都无权兼并或是收购农民的土地。

不过,对于大巫神教,帝辛始终没有妄动。

虽然近些年,大巫神教消停沉寂了许多,但帝辛却始终不敢小觑神教在朝野、民间的力量。

真要对神教下刀子,那就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再没有九成胜算的把握下,帝辛决定先把大巫神教晾到一边。

先把矮个子的肥羊宰掉,然后在慢慢的收拾,这头混入羊群里的豺狼……

九月初,清晨的一场早朝,帝辛手扶挎在腰间的人王佩剑,宣布了一项旨意,“寡人欲要北伐!”

此话一出,没有任何的意外,朝堂再度炸开了锅。

“大王,两年前,朝廷刚刚倾举国之力,完成了对南疆、西南的征伐。虽我朝大胜,但死伤的将士也有数十万之众,所耗费的钱粮物资,更是数不胜数,还望大王以民为重,行休养生息之举!”商容第一个跳出来,旗帜鲜明的反对。

他贵为丞相,乃是百官之首。

当商容话音刚落下,一大批士大夫们,就纷纷引经据典,进行劝阻。

“所谓死伤数十万,死之后,还有伤字。真正战死的将士,才不到十万,余者皆是受了轻重不同程度的伤势,大多数人,经过几年的调养,已经恢复如初,经历一场伤痛的蜕变,已经成为了老兵,可以在军中独当一面,相比两年前,我大商的兵员素质,更加强悍,普天之下,更无任何敌手!大统一的南蛮,尚且抵挡不住我朝的兵峰,更何论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的北狄族?”帝辛轻喝。

“孤意已决,打算十月初正式北伐,在漫长冬季来临之前,大军出塞,北征狄族,遇人则杀,遇草则焚。就算一役灭不了狄族,也要让他们在寒冬腊月里冻死、饿死!”帝辛沉声,大袖一挥,直接经由偏室,离开了勤政殿。

商容张了张嘴,凝视着帝辛离去的背影,满脸忧虑的叹了口气。

面对一个乾纲独断的君主,臣子们的劝谏,也只能让对方作为一个参考,至于采纳不采纳,那是君主的事。

北伐政令确立后,满朝都开始为北伐的事宜忙活起来。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留给朝臣准备的时间不多,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月的时间。

治粟内史、郎中令、少府三位公卿,近些日子,也开始频繁出入鹿台,与帝辛商讨北伐事宜。

治粟内史,负责粮食和财政

郎中令,负责君王禁卫,军事

少府,则专门负责君王的财政。

碍于时间的紧迫感,帝辛的性子虽然越来越变得急躁。

但他也没有被冲昏头脑的,变得好高骛远、穷兵黩武。

帝国的财政,自然不能全部用于北征一事上。

帝辛预估此次北伐,最少也持续一年的时间。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一年半,就可北伐成功。

而若想平灭狄族,非倾全国之力,举全国之兵不可。

所耗费的钱粮,又是天文数字。

故而,帝辛只能拿出内库的一些钱粮,连内务府届时也要贡献出一些财物,填补军用。

钱粮一事解决完毕后,下一步便是调兵遣将了。

帝辛召来了飞廉、孔宣、鲁雄等军中大臣,共同商议。

于两天后,确立了此番北伐的将领人选:

孔宣、恶来、季康、张山、风林、高明、高觉、晁田、晁雷、余化龙、张奎、高兰英、高继能、徐盖、土行孙、马忠……

因为洪锦、陈奇、龙须虎三人,需要坐镇西南,故不再名单之列。

至于像邓忠、张节、辛环、陶荣、温良、马善之流,在朝歌军内,尚且只是一个无名小卒,自然还没有资格位列名单之选,到时候只需随军出征即可。

“另外……命武成公黄飞虎,点五千家将,随君伴驾。”帝辛意味深长的说道。

圣旨颁布。

有人欢喜有人愁。

位列名单的,基本上都是参与两大征的新贵。

随着《吴庸变法》的推进,所有人都清楚地认识到,像以往肆无忌惮兼并农民土地,


状态提示:第七百六十九章 点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