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都市现代>上帝指使自传>第四百一十章 师傅1
的孩子,我把所有的不优秀的老师都给遇上了。/p

这怪谁呢?我们这里的孩子要想出息也不是只是靠老师就能行的,毕竟我说过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p

这句话的含义是:老师把知识和技能交给了徒弟,只是第一步,徒弟要想学得好,还需要自己努力,下苦功多练习,才能学的好,学得扎实。师傅教的只是基础或者一个法门,起引导的作用,或者说是抛砖引玉,而真正能学到多少东西,修行到何种程度,就看学生的领悟能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了。/p

举两个例子。1,每位同学都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可学习的效果却大不相同,因为“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2,始终相信“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上帝指使哥哥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技艺,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大师。/p

难道现代这个社会我们的老师与师傅的含义已经变味了吗?老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傅了,而师傅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了吗?也许现在的老师不如师傅吧,你想啊!/p

师傅会把自己的一生的本事与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徒弟,这个叫做师傅来着。而老师不会这么做,他们不会把自己的一生的知识都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他只是会把自己的本事通过另外一种形式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就是开补习班吧!/p

你看过有几个老师把上补习的劲来上课的,你们看一个老师上一堂课的真材实料的内容有多少就能知道一个老师的品质有多少了。是的,我们也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老师,他对学生付出多么我们是看得见的,也是听得见的。所以我觉得你们不要像你们上帝指使哥哥一样,那你们悲剧了,你们看我现在不仅是让我自己失望,也让我的读者失望了。/p

到最后我想要弥补,但是可惜啊!为时已晚了,我也后悔啊,我们做人不能想到别的利益来着,现在我们大天朝打击老师补课就是为了防止这样的事生吧,我真的命不好,生在一个补课最成风的年代,你们还是运气好的,你们没有生在那样的年代。你们的现在的老师高尚多了,不像我们以前的老师没水平就罢了,还要收我们的钱补课,不补课的就成为了我这个软了,你们怎么看,我反正是倒霉吧!/p

欢笑,泪水,喜悦,悲伤,都在那面庄严的国旗下翻过,一页页,一本本,记录着我们的一点一滴。/p

我还记得小学课本上过这么一课就是:/p

那年正月新春,我还不满6岁,就到邻村小学去读书。/p

学校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只有4o人,编在一个班上课。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p

开学第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王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让三年级的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p

红摹纸上是一小诗:/p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p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p

轮到我们一年级上课了。王老师先把这诗念一遍,又串讲一遍,然后编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p

我还记得,故事大意是这样的:/p

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路过一个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家家炊烟袅袅。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正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她想摘一枝来,戴在耳朵上。妈妈拦住了她,说:“你摘一枝,他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后来,这儿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p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王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p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王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p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遇到王老师正拄着拐杖在村边散步。我仍然像4o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王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p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我偷抺余角的泪,想仰头,可泪,却潸然而下……/p


状态提示:第四百一十章 师傅1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