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的歉疚,更对谢蘅救扶于罗家危难之际万分感激。

失了腿后的诸多感慨,罗威难能诉说,落到笔头就容易许多。那谢蘅又于他有知遇之恩,使得这一封信越写越长。

谢蘅看过信后,见罗威提及武少杨为他特打了一副拐杖,借助这么个东西,往后也能行走,便猜得出两家恩怨已有破冰之势。且罗威对失而复得的父子情、兄弟情看得宝贵,虽失了腿之后有千分痛苦,但却很快从中得到万分慰藉。

谢蘅依礼回信,唯寥寥一句“欢喜道上,不少灾祸;多舛途中,永悬吉星”。

罗威将这一句看了又看,小心翼翼地折好,珍藏在怀中,日思夜想。

……

谢蘅一战成名后,诉讼司不怕没官司接,可活儿太多也不是好事,谢蘅自己扛不住也没想独揽,下放数十名帖邀请民间的状师来诉讼司挂名,算作记名状师,诉讼司忙不过来的官司就交由他们来打,得来的红钱与司中二八分成。

民间状师幸得分下一杯羹,哪里能想到诉讼司成立后还有这等好事?皆收下名帖,很快去到诉讼司记上了名。

这一步棋下得聪明至极,既解了官司繁杂之困,又为自己博了个好名声。

这日天朗气清,谢蘅得闲,捡了书来读,却碰上衙门里派人来传话,说是县令大人吩咐这月的状纸由诉讼司司长亲送往衙门,否则概不归档。

不归档,就是卡着下判。这个以权弄私的混账,怎就这样可恨?

谢蘅骂着刘景行,又想这人总不可能乱找她的茬儿,怕是遇上甚么事了,于是就让回青捆好状纸,随她去了一趟县衙。

刚过公生明碑,就见刘景行正坐在公堂之上,眉头轻拧,眼色郁郁。

彭大江头顶乌云,来引谢蘅,非要请她进去。谢蘅不知这是怎么回事,随之迈进堂中,四下里没有衙役,也未有听审的百姓,就不是甚么难案,应当只是百姓间的小矛盾、小纠纷,可怎教刘景行为难成这副模样?

谢蘅见堂中跪着一个女子,眉目横飞,容颜殊丽非常,看人时秋水眸子勾魂摄魄,骨头里都透着股媚劲儿。

她拢了拢香肩上的衣裳,顺着刘景行的目光望向了谢蘅,媚眼儿一动,“哎呦”一声,道:“这就是那近来名声远播的谢司长么?”

她擅自站起来,往谢蘅身侧靠过去。

清淡的香气扑面而来,令谢蘅愣了一下,这女人趁机捏了一把她的腰,像是发现甚么好物似的,脸上大有欣喜之色,又顺着往下摸时,却教谢蘅一折扇别住了腕子。

“姑娘,调戏的罪名可不轻。你当心。”谢蘅说。

她笑起来,“这身段儿可真是好,要是进我春风楼,您只管动个小指头,就是教那些男人去死,也会有人甘愿的。”

谢蘅听出这女人是春风里的莺花儿1了。


状态提示:37.不悔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