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梦穿康熙换乾坤>第二百零四章 ——海势需再起
龙,我们应当承认:郑芝龙是当时已经崛起的中国海洋势力的“杰出”代表。

郑芝龙由海商而海盜,由海盗而成为明朝水师将领,再由明朝大臣而降清,他的举动其实反映了中国海商的政治动向。中国海商作为一个新兴的阶层,他们对明朝有过斗争与妥协。在荷兰殖民者的压力下,这一批人最终选择了向明朝妥协而与荷兰人抗争的道路。在明末十几年内,这一策略是成功的。郑芝龙背靠大陆,控制了台湾海峡的航线。从而与台湾的荷兰人对抗。

清初,郑芝龙降清,其实也是想承袭历史上有效的策略,与没有海上利益的清朝协调,力争得其支持。从而可以全力对抗荷兰人。在东亚海上争霸。倘若他的联清策略得以实行,他在海上对付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竞争,会有更多的有利之处。因此。他向清廷靠拢,不是个人的好恶,而是深谋远虑的行为,就海商的长远利益而言,他的策略也许更有利于海商的发展。

但是,在清廷进入中原之初,他们还无法理解海商的立场与诚意。他们仅仅是将郑芝龙当作割据地方的一个豪强,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诱捕郑芝龙。如果郑芝龙只是一支陆上武装,清廷这一策略是会成功的。但郑芝龙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国海洋势力的代表者。他们拥有朝廷难以控制的海上武装,而清朝对这一股势力还不了解:中国海商在明末已是一个强大的阶层,他们无论如何都会推出自己的代表,一个郑芝龙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他们会推出几个郑芝龙来代表他们。所以,清廷诱捕郑芝龙。只是使抗清派在海商中得势而已。此后郑彩、郑联、郑成功等人都相继走上历史舞台,并采取与清朝对抗的策略。

对海洋势力来说,郑芝龙降清失败,表明清朝并未理解和接纳东南的海上力量。他们只有走与明朝联合的道路才能获得发展,郑成功正是这一策略的实践者。在郑成功驰骋东南沿海的近二十年内。中国海商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武装,从而达到了将荷兰人驱逐而称霸东亚海洋的目的。可是,海上势力的发展,从根本上离不开大陆的支持。因为,他们贸易的商品大都来自陆上各城市的生产。为了控制这些商品,他们就得到大陆作战,与陆地上的清军作战,便有了失败的可能,并使获得商品的代价上升,这是违背资本运行规律的。所以,明清中国海洋势力的最终出路,是与朝廷取得一致,从而获得廉价的商品来源。

真实的历史中,在经过数十年的战争之后,清朝廷也逐渐理解了东南的海洋势力。在康熙皇帝亲政后,清廷对海洋势力采取了以招抚为主、打击为辅的策略;自从三藩之乱后,清朝也逐步调整了海洋政策,从最严厉的海禁走向允许对外贸易,并在招降台湾之后开放口岸,使外贸合法化。在这一背景下,东南的海洋势力与清廷最终相互协调。历史在走了一段弯路之后,终于回到它发展的固有的轨道上。

但,在弘毅眼中,那时候还是太晚了。在自己参与的顺治朝期间,就要给这股海上势力一个大大的东山再起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提前、而且更加顺利的壮大起来……

“玄烨……”

弘毅正在海阔天空,却闻听福临在呼唤自己的“官方姓名”!

“儿臣在!”仓促之间,弘毅赶忙应答。

“……”

福临有些奇怪,自己刚才不过是说“诸位爱卿可还有异议?玄烨所论,朕以为可以准行……”但小儿子却半路说了一个“儿臣在”!

哦,这小子走神了!看来刚才自己对图海的一番做派已经引起了他的重视,这很好!老爸我是在为你着想呀,你还小,不能引火上身!明白就好!

于是,福临笑着说道:

“今日你参与会议,所论之策多有良言,皇阿玛之心甚慰。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儿臣谢过皇阿玛,再无其他。”

弘毅走神走的很心虚,所以言简意赅。但这在福临眼中,却是明智之举!

“诸位还有何话?”

“奴才(臣等)全凭圣裁!”

福临十分满意最后无论满汉、各位大臣的肯定性表态,开始梳理这次御前会议的主要成果了。

“着礼部草拟谕旨,择日派遣得力大臣赍敕前去朝鲜责问事端。”福临

“奴才领旨!德、胡世安跪接圣谕。

“着刑部即刻查明朝鲜使臣与马贩马有德等人的劣迹罪行,按律严惩不贷!”

“奴才领旨!”刑部尚书图海、刘昌也跪了下来。

“着户部、工部、兵部三部下辖职司,即日会同火器营,将军需各物品详细开列,草拟《军需条例》,待朕钦定。”

“奴才领旨!”户部尚书觉罗郎球、戴明说,工部尚书郭科、卫周祚。兵部尚书噶达浑、李际期纷纷下跪领旨。

“诚如众位所言,此事千头万绪、颇费周章,需要几位能臣牵头抓总,汤玛法,你可愿意勉力为之?”

“老臣定然全力以赴、不负圣望!”汤若望赶紧接旨。

“好!朕就再给你几位干员助力!觉罗科尔昆、学士折库讷。你们襄助汤玛法。务必竭尽所能!”

“奴才领旨!” 科尔昆和折库讷接受任务。

“好!众位爱卿都是朕依仗之臣,今日会议,也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心甚悦。你们都可回去尽速准备去了,吴良辅好生通传各门,尽速放行、不得纠缠。哦,对了,噶达浑、明安达礼、汤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四章 ——海势需再起--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