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冲,斜着打马,和他们混战。”文丑说道。

“杀呀!”

这一次,却是赵云先冲了过来,整个队型紧凑而又严密。

对面的文丑一咬牙,大吼道:“跟某来!”也是率队冲锋而上。

双方一冲之间,文丑所部的速度不如对手,更多的骑兵被从马背上击落,文丑打马斜着冲杀而过,想要纠缠住赵云部的骑兵。

而赵云所部,一时不查,竟然被文丑死死的缠住,两队骑兵,居然打起了混战。

赵云却要上前与文丑交战,只是一开始冲了过去,现在混战之中,一时间不好上前。

混战之中,文丑右手持了长矛,左臂上是一面骑盾,左拦右挡,大声酣战,仿佛是一面旗帜,鼓舞着被围困的数百名袁绍骑兵的斗志。

便在此时,数十余骑兵,打着旗帜,旗号翩翻,一将当头,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见到文丑在那里酣战不休,关羽打马上前,大喝一声道:“贼将受死!”

关公不肯暗箭伤人,故而有这一喊,文丑远远的听到关羽喊声,便有了准备,暗道此人必是敌方大将,杀了他或许就能解了眼前之围,也是打马上前,前来迎敌。

两人刚一靠近的时候,关羽手中马槊当胸刺来,文丑不敢怠慢,双手持矛,就挡开了关羽这一击。

马槊的长杆并不是寻常木杆,上等马槊,往往使用做弓用的柘木为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篾,把细蔑用油反复浸泡。泡得不再变形了,不再开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而这个过程耗时将近一年,一年之后,将蔑条取出,荫凉处风干数月。后用上等的胶漆胶合为一把粗,丈八长,外层再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

葛布上生漆,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然后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装精钢槊首,后安红铜槊纂。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在槊尾二尺处,整个丈八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两端不落不坠。这样,武将骑在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费丝毫力气。如此制造出来的槊,轻、韧、结实。 武将可直握了借马力冲锋,也可挥舞起来近战格斗。只是整支槊要耗时三年,并且成功率仅仅有四成,因此造价高得惊人。

这样制造出了槊杆不仅柔软有弹性,而且分量比较轻,丈八的长槊也就和马枪差不多重,因此骑士可以单手持槊冲阵。而槊杆的弹性,又保证了马槊在刺中目标后,可以弯曲以释放高速撞击产生的冲击力,不会伤到骑士的手腕。

马槊锋具有明显的破甲棱,上好的槊也会同宝剑一样,有八个面。普通的鱼鳞锁子甲、铁圜甲、明光铠,在破甲的槊之下,一击而破。马槊锋后会装备“留情结”防止冲锋时贯穿敌人无法拔出。

这种又长又有弹性,而且重量又很轻,还非常锋利的马槊,乃是冷兵器时代骑战的利器,历史上,在三国、南北朝、隋唐时代盛行一时,知名大将多用马槊。

不是童子功,没有从小练武,苦练出来的真功夫,根本用不好这种马槊。

关羽便是能用好的马槊的大将,只见他借着文丑这一挡之力,收回马槊,又将槊尾的红铜槊纂捅过去了,这要被捅中了,不死也得重伤,文丑连忙侧身让开。

二马一错蹬,就在这二马交错之时,关羽又反手轮起马槊,向文丑后背砸了过来。文丑又是向前扑倒,躲过了一击,就在文丑送了一口气的时候,忽然觉得后背一凉,接着,剧烈的疼痛传来,文丑感觉到自己全身的力气,迅速的流失。

却是关羽在文丑躲过了马槊之后,用力的一抬槊尾,马槊锋利的精钢槊首,从文丑的后背划过,切开了文丑的背甲,划出一道接近一尺长的伤口,鲜血喷涌而出。

关羽最后这一击,也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见到斩伤了文丑,也是长出了一口粗气。

文丑在马上坐起,剧烈的晃动了一下,他勉强转身过来,向着袁绍大营的方向,轻声说道:“吾终究不负本初公!”

然后,文丑从马上摔落。


状态提示:198诛文丑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