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都市现代>华娱凶猛>第179章 眼花缭乱的新形势
这件袍子上最华丽的装饰品。

以往的建国影片,对这些装饰品毫无兴趣,这不是因为那些作品的创作者真的关心工农群众,而是因为他们对于历史的无知,他们对这些装饰品所知甚少,甚至可能都不知道有这些装饰品的存在,只能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陈旧乏味的口号,讲一些观众早就看腻、也不大信的故事,他们自己,也对这些故事早就看腻、也不大信。

韩三评的这部《建国大业》,可谓是别出心裁,自有其精妙之处。

只不过,这种新思路的出现,本身就是巨大的倒退和无奈。

就像刘备,他是不是英雄,他所建立的蜀汉政权是不是合法,难道真的要靠许靖这些人来证明?千百年后,人们追忆祖宗先烈,追忆那个时代的英雄豪气,难道还要先把许靖这些人拉出来增强说服力?没有许靖们的认可,英雄就不是英雄了?三国就没法拍了?

刘备是英雄,是因为他做下了英雄之事,开创了英雄伟业,跟许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写刘备建立蜀汉,继承炎汉道统,也只是略略提了一嘴许靖而已。连罗贯中这么个封建时代的文人都不把许靖这种摆设当回事,新中国要拍一部建国60周年的献礼巨片,却还要对新时代的许靖们大书特书,以此表明这个政权的合法性,这其中所折射出来的东西,当真是细思极恐。

这也侧面说明了,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大陆,舆论风向之恶劣,究竟多么严重。韩三评这么拍《建国大业》,某种程度上就是被逼出来的。他想要借此向大陆观众说:当初新中国成立,也是得到众多社会名流支持的,当初对国府失望的,不仅仅是那些穷得叮当响的泥腿子,还有那些民国名士们。你们现在那么推崇“民国范”,殊不知民国已经堕落到了连大师名士们都受不了的地步了!我们新中国,是合法的!

不仅如此,他大量启用港台明星客串,也是这种思路作怪。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就要有各方喉舌人物来站台,来当摆设和点缀,越全越好,否则这国就建不起来。那么现在要拍一部讲述建国史的电影,自然也要有电影圈子里的各方明星来站台点缀才行。大陆演员出演红色电影这很正常,韩三评一家伙拉来这么多港台明星疯狂客串,这本身就是电影界的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它向人们表明了:这部电影是得到两岸三地甚至众多海外华人的大力支持的,绝不是大陆在自说自话。这又是新中国合法性的一个有力证明!

可即便韩三评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来让建国史,以及《建国大业》更加好看、更加华丽、更加合法、更加符合道统一点,电影上映后,无数观众的第一反应依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个一星再说!

然后,又在网络上各种调侃这部电影。

比如说,某论坛里,有人提问:什么电影是以好人失败,坏人得逞结尾的?

下面的众多回答中,被赞最多的一个是:《建国大业》。

这些都是前世的2009年发生的事,新中国的道统之衰微,可见一斑。

而安云天和柳闻霆之所以对《英雄记》那么小心翼翼,便是因为这种严酷的舆论环境作祟而不得不为之。柳闻霆更是早就对未来不抱有哪怕一丁点希望,坚信安云天走的那条路,是一条绝路,早晚把自己玩死。在决定陪伴安云天走下去的时候,她简直像是即将走上刑场的烈士,风萧萧兮易水寒,先把刘雨霏踹一边。

反过来说,大陆电影人如此战战兢兢,在自己的主场上干点什么事都如履薄冰,那在海外得心虚成什么样子,就更不用说了。而那些天然带有民国和西方光环的港台电影人,其胆气之足,完全甩大陆电影人十几条街。吴羽森那么信心满满的用西方反战思想去重新诠释三国历史,就是来自于这种胆气。

在《赤壁》刚刚开始筹备的2005年,整个大陆的舆论风气对港台电影人的友好和奉承,是十几年后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那也是吴羽森胆气最壮的时候。

《赤壁》的胆气壮了,《英雄记》的胆气就弱,安云天当初被柳闻霆逼成什么样子,整个雷霆影业因为两位老板的这个决定吓成什么样子,那真的是往事不堪回首了。

但偏偏,胆气衰微的《英雄记》成功了,而信心满满的《赤壁》失败了。吴羽森的杀手锏是崇洋,而安云天的杀手锏,是推古。一个【洋】,一个【古】,在中国人的心中都有莫大的感召力,最后,【古】战胜了【洋】。当祖先伟大和辉煌的功业,被真切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对现实感到绝望的大陆观众,爆发出了巨大的观影热情。人们突然发现,不靠那些花里胡哨的摆设和点缀,踏踏实实的把祖先的伟大细细讲来,也是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的。

《英雄记》的创作思路是:把英雄何以能称之为英雄,给讲明白。

这是一种非常实在的方法,跟《建国大业》那种避重就轻、玩弄障眼法的做法,完全是两种路子,敢这么拍摄一部史诗电影,本身需要绝大的勇气和自信,与之相比,《建国大业》就显得很猥琐和取巧了。

因为《建国大业》并没有说明白,建立这个国家的英雄们,到底做了什么,也拒绝回答那些人到底是不是英雄,如果人们连自己国家的建立者是不是英雄都说不清楚,那这个国家的合法性和道统何在?靠那些“许靖”们的摇旗呐喊吗?问


状态提示:第179章 眼花缭乱的新形势--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