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人世间>第五十五章 派别之争

舍命不舍教,砍头风吹帽。

——撒拉族谚语

撒鲁尔人两大阵营的矛盾终于激化了。

1762,马明心在循化张哈工的礼拜寺做朱玛(聚礼)的时候,与教义有分歧的马国宝不期而遇。

马明心在讲经宣教中阐述哲合忍耶的教义,受到了一部分教民的热烈欢迎。

马国宝随后则竭力宣传虎非耶的学理,得到了另一部分教民的拥护。

马明心与马国宝发生了激烈的争辩。他们相互之间唇枪舌战,妙语连珠,硬是把一场聚礼变成了宗教是非与对错的辩论会。

最后,马明心贴近穷苦百姓、清除宗教腐败的主张似乎更能赢得大多数教民们的首肯。

从前稳坐教主宝座的马国宝一气之下以马明心宣讲邪教、蛊惑民心的罪名,将他告到了循化厅的官府。

官府本来应该秉持公平的原则调解两派的矛盾,而不应该介入教派之争。但是,地方上的土司、尔最蓄意偏袒和自己同样属于虎非耶的马国宝,将马明心驱逐出了循化的地界,同时,打发马国宝回到了自己的原籍河州。

虽然新教和老教的两派首领都离开了循化,但是,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两派之间的矛盾依然如故。

马明心被迫离开循化和河州,来到定西、兰州、平凉和宁夏的金积堡一带传播哲合忍耶,在贫苦农民中间发展了很多教徒。

清朝中后期,封建统治者和撒鲁尔土司、掌教等残酷压榨下层劳动人民。土地大量集中在土司、哈尔和寺院的掌教手中。土地和财产可以子孙相承、世袭亡替,形成了掌教兼地主的少数上层封建剥削阶层。

广大的撒鲁尔贫苦农民受到高租和重利的层层盘剥,生活十分艰难,不得已只好大批外逃,导致田园荒芜,生产停滞,民不聊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普遍激化。与此同时,不同的门宦和教派之间的争权夺利也给撒鲁尔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马明心的哲合忍耶提出的革除门宦、消灭土司等口号符合了当时广大回教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愿望,因此受到了人民的广泛欢迎。

大清的封建统治者却罔顾人民的要求,反而诬称哲合忍耶是歪理邪教,采用乡约民防禁止在民间传播,但是,也没有能够阻止住它的秘密发展。

“邦扶旧教”、“尽洗新教”的政策实质上是支持土司等既得利益的旧势力。不当的民族和宗教政策造成了回教徒屡次反抗大清的统治,进而威胁到了统治者的根本利益。

于是,大清的统治者改变了策略,采用以回回人镇压回回人、以汉人压制回回人、如果汉人势力增强则联合回回人打击汉人、如果回回人势力加强了则联合汉人打击回回人的策略,不惜利用一切措施和手段达到维护自己统治的目的。

马明心虽然离开了循化地区,但是,哲合忍耶却像春风一样吹遍了撒鲁尔12工,继续在当地的老百姓中间秘密地传播着。

1769年,大清官府以高压强硬的手段封闭了循化的3座哲合忍耶寺院,将马明心的学生、循化哲合忍耶的首领贺麻路乎抓捕,实行了刑杖不算,然后披枷发配到西域的迪化(今天新疆乌鲁木齐)为官家的奴隶。

官府的这些措施和做法加深了新教和老教两个教派之间的矛盾,也扩大了新教群众同统治者之间的鸿沟,加速了哲合忍耶教派秘密的反清斗争。

1781年的春天,两个教派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械斗。

苏四十三和韩二哥向撒鲁尔的哲合忍耶教民发出了战斗的号令。循化地区的哲合忍耶教民一呼百应。各个阿格乃、各个孔木散和各个阿格勒的哲合忍耶全部动员起来了。

苏四十三和韩二哥率领1000多名信徒袭击了韩赛义德所在的老教居民的村庄。虎非耶的教长韩三十八也在械斗中被杀害。许多虎非耶的教民为了活命,拖家带口逃亡到了外地。

韩赛义德带着大儿子到循化城里办事逃过了一劫。他的其他家人全部遇难了。

韩三十八的儿子跑到兰州的省城衙门,状告苏四十三和韩二哥聚众闹事,杀害良民,请求衙门主持公道,铲除凶恶势力。

甘肃总督勒尔谨委派兰州知府杨士玑会同河州协副将新柱、皋司福菘带着40余名官兵,前往循化处理教派的争斗事件。

杨士玑和新柱到了循化的地界,分不清谁是新教徒、谁是老教徒,随便对着一群出城迎接自己的新教群众表态说:“官府一定要为你们老教作主。如果新教胆敢不守法令,我们要全部消灭他们。”

苏四十三和韩二哥听了官员的这些话大为激愤,自此决心率领新教的教民发动武装暴动,反抗官府和老教势力的勾连结合。

当天晚上,他们秘密地杀死了新柱等官员。

当时正值西北连年灾荒,加上大清朝廷连续发动征服少数民族的战争,赋税繁重,百姓叫苦不迭,使很多人非常痛恨官府,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极其尖锐。

在这种形势下,本来是新教哲合忍耶和老教之间的教派斗争,很快转变为以哲合忍耶教徒为主,也包括少数其他教派的撒鲁尔人、回回人、汉人、藏人和撒尔塔人的联合反对大清统治的武装暴动。

第二天早晨,起义军赶往旗台堡,刀斩了杨士玑,夺取了大量军械和马匹,乘胜攻占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城,杀死了知州、都司等官吏,放出了监狱中关押的犯人。

他们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


状态提示:第五十五章 派别之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