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人世间>第一0四章 左邻右舍

远水不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

——汉族谚语

1排2班是一个妇女班。“老太婆”自杀以后,班长换成了性格泼辣的孟大翠。

孟大翠和丈夫颜子陵是山东古代的圣人孟子和颜回的后代。

刘月娥不甘示弱,丢下手中的锄头,冲上去一把揪住孟大翠的头发,和她厮打起来。

两个女人滚倒在土地上,翻来覆去,滚来滚去,沾了一身的灰土。

巩腊梅一看这个架势急了,这好好的革命姐妹怎么说打就打起来了?她急忙上前去拉架。不料,她被厮打当中的刘月娥一脚蹬在了的肚子上,踉踉跄跄地站立不稳,摔倒在地上。

其他职工看到怀孕9个月的巩腊梅跌倒了,吓得赶紧把她扶了起来。

巩腊梅脸色惨白,腹痛不止,被职工们紧急送到了连队医务室。

当天夜里,巩腊梅生下了一个大脑袋的儿子。牛万山给这个孩子取名叫作牛建疆,意思是建设边疆。一个星期以后,他又请来了马玉民,给孩子取的经名是亚古拜。

从此以后,巩腊梅专心照看3个孩子。

牛木生,还是班级的班长,组织同学们一道认真学习《选集》,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一时间,牛木兰在181团的名声大震,成为男女老少人人皆知的学习模范。牛木兰的心气一向高扬,自尊性也特别强。一般人是根本入不了她的眼睛的。她觉得上海和天津的知识青年年轻活泼,又有文化和气质,代表着高层次和先进性,因此只和他们互相有一些交往。

这些知青回到上海和天津探亲的时候,总会带回来一些漂亮的衣服和大白兔牛奶糖、巧克力和罐装的饼干。他们也会给牛木兰送上一些。

这些知青有时候来到牛木兰的家中,和她一起织毛衣、聊学习。她们发现她的弟弟小建新皮肤白皙,头发漆黑,浓眉大眼,特别可爱。

牛万山和巩腊梅在糖厂待了两年,又调到了18连工作。

他们被安排在18连职工宿舍第1排的第2间房子居住。一进家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堵将房子分割成前后两部分的火墙。火墙的前面是自己用土坯垒起来的锅台。锅台旁边是切菜与和面的案板。案板是架在4根扎进土地里的木棒子上的,看上去很不牢靠。案板的下边放了两半袋子白面和豌豆面,下面用几块半截的砖头垫着,防止面粉受潮。

穿过火墙与房子墙壁形成的门道,里面的半间房子是卧室。睡觉的床是用土坯垒起来的。上面铺着用干芦苇捆扎成的苇垫子,再在苇垫子上面铺上羊毛毡子和棉花褥子。在墙角处也是用4根扎进土里的木棍支起了一个装过货物的原木箱子。箱子里放着几件半新半旧的衣服和一些信件。

墙壁上端端正正地贴着一张党和国家领袖的半身画像。画面上的领袖身穿平展的灰色中山装,脸庞上神采奕奕,用无比慈祥的眼神注视着这个贫寒又简陋的普通人家。

这排宿舍的第一间房子住着原籍山东的复转军人、营教导员杜润华一家。也许是因为干部的缘故吧,杜家的人显得十分自闭,从来不像职工们互相到邻居家串门聊天,也从来不主动邀请别人到他们家里去。

在人们的眼睛里,教导员家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与普通人家相比,教导员的家境是非常富裕的。每年夏天艳阳高照的时候,教导员的爱人和女儿就会把压在箱子里的毛毯、锦缎被面子拿出来,铺在自家门前的柴禾堆上晾晒,防止这些物品受潮发霉。

这个时候,也是牛万山一家人大饱眼福的时候。他们挤在自家的门口,屏住呼吸,透过竹条编制的门帘的缝隙,尽情地欣赏着色彩缤纷的纺织品,心中真是羡慕死了。

有一天,教导员的大个子爱人突然戴爱莲站在门口大声地叫骂起来。原来,她在往家里回收毛毯和被面子的时候发现少了一块绣着牡丹花和凤凰的丝绸被面子。

可是,任凭她用多么恶毒的语言咒骂,也没有一个人出来承认偷了他们家的被面子。她整整骂了一个下午,直到累得受不了了才偃旗息鼓。

从此以后,只要教导员家晾晒压在箱子底的东西,戴爱莲就会搬出一个马扎子,坐在树阴底下,看守着珍贵的家产,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

教导员的家里还有一样神奇的好东西。他们家的火墙上摆着几个泡着像蘑菇一样东西的玻璃大罐。

一个炎热的中午,戴爱莲破例把在门口玩耍的小建新叫到了自己得家里。她小心翼翼地取下来玻璃大罐,倒出来半杯清凉的神水,递给了他。

小建新早就对这个玻璃大罐的东西向往很久了,如今端在手里马上大口地喝了起来。他发现喝到嘴里的神水又甜又酸,还有一丝冰凉,特别解渴,非常好喝。

他几大口喝完了杯中的神水,然后把杯子递给了戴爱莲,心中期盼着戴阿姨再给自己倒一杯呢。

只见戴爱莲仔细地用纱布密闭了玻璃大罐,小心翼翼地举过头顶,轻轻地放到了火墙的上面。

小建新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教导员的家。后来,他才知道那是风靡一时的红茶菌。

第三间宿舍住着一户原籍湖南的李姓人家。李家的男主人是从湖南流放到新疆的劳改人员,一直封闭某个劳改队里,从来没有出现在邻居们的视线里。他的家中有一个个子不高、皮肤白细的妻子和一儿一女。儿子叫李和平。女儿叫李小芳。

由于18连的少数民


状态提示:第一0四章 左邻右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