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589章 岭南一月
素对于这条福船的指标当然不陌生了,毕竟诸葛亮设计的时候就已经算过上报过了。鲁肃此刻感慨,不过是最终看到成品的时候,忍不住惊叹一下。

而这船之所以可以造得更大,也是因为龙骨技术又有了改良——四年前,在永昌郡怒江流域,为了造能在怒江和印度洋里航行的河海两用船,李素点拨了李恢引入“龙骨”结构。

不过那时候的龙骨,还是沙船系的“平面龙骨”为主,也就是只在船底全面搞龙骨,船两侧的肋骨和龙筋还是比较简陋的。

这一次因为做成了彻底狭长尖底适合破浪的福船,水线以下的湿舷和斜底部分对水压的抗压要求也提升了。为了确保船只的耐用度和适航性,自然要把“立体龙骨”设计完善。

而这个具体的完善工作,就是诸葛亮和黄月英鼓捣的,李素自己其实不耐烦做那么细的数学计算和受力分析。诸葛亮算是把李素那点东一锤子西一榔头的灵光一闪创意,给形成了完善可验证的数学体系。

虽然还不太精确,以至于施工的时候得多留点结构强度余量,但不管怎么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历史上一直到唐朝末期,东方文明的海船都是只有船底平面龙骨的。而跟扎钢筋网箱一样严密的立体龙骨,得南宋末年乃至明初才全面普及。

所以用外行都听得懂的话稍微概括一句,李素和诸葛亮这番闭关之后,华夏的海船技术才算是彻底从唐末进一步推进到了宋末明初水平。

糜竺、曹操他们如今还在用的八丈沙船,折合过来也就二十米长左右,而李素诸葛亮的船能达到三十米以上,适航性和速度也更好。

“那就坐上船出海试试吧,第一批我记得造了好几艘吧,都能出海了吧?”李素巡视了半天,饶有兴致,让鲁肃开船出去看看。

鲁肃:“一次性就造了三艘,反正船台够,这也是怕万一试航的时候其中一艘出点什么问题,也好让人转移到友军的船上。而且之前拿小船试了,这种底在珠江内也能航行自如,将来恐怕在长江里也非常好用。”

李素:“光说没用,出去航行一天,河里海里都试试。”

说着,李素就吩咐选派了最精干的护卫和水手,亲自到近海晃悠一下。三艘船全派出去,其中一艘可以单独行动开远一点,使劲折腾压力测试。

但李素和诸葛亮亲自乘坐的那艘,以及伴行护航的备份船,就没必要了,至少得确保出了事能放下小艇划回岸边,绝对不能出海超过五十里,李素可惜命着呢。而且带着女人出远海也不吉利。

李素还让人带了可以拖的渔网和杆子渔具,就当是休闲海钓一天,别浪费时间。

在海上玩了一天,居然还真被李素亲手钓到了几条南海特产的苏眉鱼和金鲳鱼,都是那种扁扁的热带鱼类。李素轻车熟路地甩给船上的厨子让烹了。

诸葛亮也是第一次坐船出海海钓,着实兴奋不已,一想到是坐着自己设计造出来的大船,那成就感就更强烈了,可惜他如今养气功夫还不好,性情还略微有点急躁,海钓收获比李素少些。

李素不无戏谑地拍拍诸葛亮的肩膀,用一句原本历史上应该是诸葛亮教育他儿子诸葛瞻的台词,来教育诸葛亮本人:

“阿亮,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呐。你少年得志,勇猛精进,但有些时候也要静得下来,耐得住‘努力许久却还暂时未见收获’的寂寞。

以后有空了多驾着海船吹吹风钓一天,磨磨性子。自古成大业者,尽人事听天命,人事尽完了,还得等机遇火候到了,急不得。”

说完之后,李素也是跟21世纪键盘侠打完“你站在此不要动等我买橘归”时一样神清气爽。

诸葛亮虚心接受:“李师教导得是,我这几年是有点儿……做完事没人看见成绩就急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天海钓结束,回到番禺县,离船回府的时候,李素却注意到鲁肃等人面有忧色,原来,就是在李素出海的这一天,北方来了一些新闻。

“伯雅,大将军薨了,腊月十五的事儿,消息传到咱这儿都一个月了。”鲁肃拿着一份算不上朝廷邸报的书信,展示给李素看。

这也不能怪消息传得太慢,主要是荆南和岭南确实崎岖多山,又有瘴气,不适合奔马疾驰传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雒阳地区和荆南隔了袁术和刘表两家诸侯的地盘,这些诸侯可不会帮李素传信,只能等待在诸侯之间经商的商人自然而然把消息往南扩散。

李素想了想:“这大将军薨逝都一个月了,却没有一并传来战端不稳的消息,估计是还没人动手——如果打仗了,军情的传递肯定比这快得多。

不过,我也该回长沙巴丘待命了。子敬,你交州这边有什么昂贵、便于运走的军需紧俏物资,也设法水运调拨一批,由珠江走灵渠北上湘江,说不定要打仗。

大王实施租庸调输变法的时候,可是除了银川郡之外,就盯着你这儿呢。交州原本过于偏远,物资无法支援中原战场争霸。现在有了海船,赶紧多造一点儿。

只要孙策、刘表还没跟我们翻脸,不会截击长江为贼,福船队就可以把岭南的物产低价运到长江流域。交州毕竟是贫瘠之地,这差事做得好,大王很快会重新调你北还,做更富庶的荆州布政使的。”

鲁肃:“伯雅放心,如果发生北伐,军


状态提示:第589章 岭南一月--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