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穿越重生>穿越1862>第八百二十八章 不打则罢,打则必胜的奥斯曼苏丹

“尊敬的苏丹陛下,奥斯曼军队现在十分有必要加强达达尼尔海峡的防御工作。意大利人强大的舰队不会白白浪费在几个小岛上的,那是希腊的利益,不是意大利人的利益。”中国国防军派驻伊斯坦布尔的军事代表团团长罗顺强反复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强调着意大利海军直接进攻达达尼尔海峡的可能性,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明显不认同这一观点。只是限于之前奥斯曼一方没有听从中国‘趁胜追击’的建议,白白浪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让本该敲定的战局有了彻底的颠覆,大大的没了脸,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早就不耐烦的起身走人了。现在他却必须要给罗顺强这个面子。事实证明了,中国人那个时候的建议是正确的。即使这个建议会大大加强奥斯曼帝国与欧洲的矛盾,为正在收缩的中国人赢得一些利益,但那个建议再糟糕的后果也不会直接引来意大利人的主力舰队!并且奥匈帝国也在蠢蠢欲动,英国人开出的砝码还没让奥匈与德国人彻底心动,但英国人要是加大砝码了呢?德奥还能坚持的住吗?眼下除了英法还没有直接参展,时局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已经是最恶劣的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是一个绝对的笨蛋,固执的大笨蛋,他不相信任何人。”返回到住处的罗顺强对着自己的副手大刀阔斧的讨伐起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但并没什么卵用,奥斯曼军队没有调往达达尼尔海峡,甚至于国防军刚刚抵到伊斯坦布尔的飞艇部队,也被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死死地扣在手中。并且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还在向马其顿等奥斯曼集团军下达了反击命令。这已经不是一个多月前了好吧?你这个时候命令部队进攻,就是要奥斯曼军队去跟敌人的坚固战线做硬碰硬的较量。而奥斯曼本身还有一处白肚皮就暴露在意大利人的眼中。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就像原时空里1915年的奥斯曼三巨头一样,根本想不到达达尼尔海峡会成为意大利海军的攻击点,这是一个正确、大胆而有远见的计划!因为这似乎太疯狂了。达达尼尔海峡是伊斯坦布尔的门户,是奥斯曼帝国海防建设的重中之重。进攻这里就是拿军舰与炮台做硬拼,这可不是一个明智的将军会做出的选择。“那就让奥斯曼人再吃一个教训。达达尼尔海峡左右各有一个整编师驻扎。意大利人动员的陆军总兵力不会超过三万人,没那么快就拿下整个达达尼尔海峡的。”军事代表团的副团长姓范。从实质上来说他更属于一名文职官员,对于作战一窍不通,工作任务更多的也是集中在情报收集上。对于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范华达比罗顺强更不以为然。这个无能的庸主,二十多年宝贵的时间,没有为奥斯曼帝国打下任何好的根基,他除了用钱武装和加强了奥斯曼的陆军外。对于奥斯曼帝国的工业建设投入很小。奥斯曼帝国的钢铁产量不超过二十万吨,他们似乎拥有一套完整的军工体系。能够生产从子弹、刺刀到重炮的全部产品,但是产量令人担忧。而且特种钢近乎于无,高baoza药一样产量有限。在政治腐败的奥斯曼政府监管下,他们的军工体系也到处弥漫着腐败的气息,枪炮子弹所有的成本价比中国近乎高出了30~300。是的,300,这不是瞎编的,奥斯曼帝国军工厂出产的重炮每一门都至少有一个作为废品的同胎兄弟出现,浪费极其严重。并且射程和炮管寿命都比之中国的要低上不少。所以,奥斯曼军方宁愿出钱从中国买炮,也不愿意拿有限的军费去扔进军工厂。奥斯曼的种种现象让中国国内都提出了疑议,这样的国家怎能成为帝国的盟友?《大公报》更是在刘暹的唆使下,刊登了——假使满清没有灭亡!这篇在当年引起了轰动的社评。假使满清没有灭亡,现在的奥斯曼,是否就是那时的中国!?那时候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浩大的讨论场景。报纸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比之刘暹宣布传位的消息后的报业反应也不逊色。奥斯曼帝国拖拉、繁琐的作风和暮气极重的官僚做法,让国内的很多人都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当年的大清朝。中国社会是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地步了,可许多七老八十的老家伙还没死绝,满清是他们的人生中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对于当年的大清朝和现在的奥斯曼。两者有那么多相同相似的地方,甚至于一些地方奥斯曼帝国还比大清朝要做的更好。至少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知道去建立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知道武力才是维持自己统治的根本。于是种种假象与推测又汇聚成一句话,如果满清没有灭亡,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可以说刘暹在中国国内‘神’一样崇高无匹的地位,有这一场大讨论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是说在这场大讨论之前的刘皇帝,更多是‘战神’。一个当年法国人看拿破仑一样的形象存在在国民心中的话,那么这场大讨论之后的刘皇帝,就真正的变成了全国上下民众心中的‘神’了。这可惜《华夏日报》从这场大讨论中分润了很多的好处,不然《大公报》的地位会比现在更高一些。说过了奥斯曼帝国的军工业后,还要说说它的一些国资工业和民营企业。前者主要集中在纺织等轻工业上,工业、金属冶炼乃至机械制造都规模很小,水泥、机电产品和汽车等完全没有。后者更是95集中于小投入快回报的轻工业,比如面粉加工和香烟。棉花和烟草是奥斯曼最重要的农业出口经济作物。所以奥斯曼帝国


状态提示:第八百二十八章 不打则罢,打则必胜的奥斯曼苏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