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仙侠修真>嘉佑嬉事>第120章 大争之世(2)

二月十六,卯时(0500)。/p

安平州反,皇城又一次亮起了血色的烽火光柱,更响起了金钟玉磬,召集大朝会。/p

身为天子钦封的天阳公,卢仚也生平第一次,以朝臣的身份,正式的踏足扶摇殿,站在武勋班列的前列,参与大朝会奏对。/p

大殿中,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p

大殿外,站满了神武将军和禁军、羽林军,更密密麻麻围上了无数的守宫监将军、校尉、力士等等。/p

更让人惊悚的是,自胤垣登基,十九年来,扶摇殿外,第一次摆出了大胤开国太祖所设大律刑器。/p

枷锁,囚笼,廷杖,皮鞭,甚至是铡刀,绞架,全套一共一百零八种刑器,通体镀金,在晨曦照耀下,这些专为朝臣准备的大律刑器通体金光华彩,端的耀眼。/p

一群群光着膀子,头扎血色头巾,生得膀大腰圆、满面横肉的刽子手,一个个绷紧面皮,站在这些一字儿排开的刑具旁,目光阴冷如毒蛇,满心期待的看着大殿内列班的朝臣。/p

很多大臣身体绷紧,面色无比难看。/p

他们进殿时,见到了那些大律刑器。/p

那些枷锁、囚笼也就罢了,当场套枷罚站,或者被关进囚笼,无非是面子受损而已。/p

廷杖、皮鞭之类,也无所谓,挨一顿廷杖、皮鞭,只是一点皮肉苦。相反,在文教大臣中,已经养成了不成文的潜规则——唯有挨过廷杖的,才是真正的‘铁骨铮铮的贤臣’!/p

十九年了,胤垣只顾罚钱,就没怎么给大臣们‘赏赐’过廷杖,很多大臣对此还颇有不满。/p

但是,看到那铡刀,绞架,甚至是那几个用青铜铸成,挂着无数锁链、铁钩的‘凌迟’架,大臣们一个个沉默不语——这次,某些人真把太后、大将军给惹急了。/p

卢仚站在武勋贵族的前列,在他前面,也只有数十名开国的公爵而已。/p

几乎所有的武勋,都轻松自若,一如宝座上歪歪斜斜靠着的胤垣一样,甚至还带着淡淡的微笑。/p

而那些文臣们,则是一个个面沉如水,好似死了亲爹娘一般,一个个口观鼻鼻观心,犹如泥胎木雕,再无平日里的口齿伶俐、能言善辩。/p

胤垣身后,珍珠串成的帘子后面,太后乐氏沉默良久,突然站起身来,抓起面前长案上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镇纸,‘哗’的一下砸了出去。/p

镇纸几乎是擦着胤垣的头皮飞过,重重拍在了大殿中,‘啪’的一声砸成粉碎。/p

碎玉飞溅,好些碎片打在了站在前列的文武臣子的脸上。/p

卢仚倒霉,他的下巴也被一块黄豆大小的碎玉击中,痒酥酥的有点刺痛。他骇然看着剧烈晃动的珍珠帘子后面的太后,暗自腹诽看起来娇滴滴的太后,居然有这么一把子蛮力!/p

“说话啊!”/p

太后冷厉的声音响彻扶摇殿。/p

“前些日子,几位卿家信誓旦旦对哀家说,安平州平安无事,侵入镐京,夜袭大丞相府的,只是九阴教的妖人臆造的口号。”/p

“哀家幽居深宫,当然是相信几位卿家的话喽,这安平州一事,就这么过去了。”/p

‘嘭、嘭、嘭’,太后气急败坏,右掌连续重击长案,震得整个扶摇殿都‘嗡嗡’直响,宝座上的胤垣浑身一哆嗦,小心翼翼的缩成了一团,很有点幸灾乐祸的看着大殿中的臣子们——当然,着重是看文教臣子们的笑话。/p

太后气得直喘气。/p

实在是,安平州的那些乱民,他们喊口号‘清君侧、杀国贼’,这也就罢了。/p

清君侧,证明天子身边有奸臣。/p

杀国贼,证明这些乱民,他们还是忠君爱国的,他们针对的,只是奸臣,他们对大胤,对天子,对皇室,还是忠心耿耿的。/p

但是要死不死的,安平州的那些乱民在攻下来的城池中,肆意的发布檄文,张贴告示。/p

他们说:/p

‘太后-淫-乱宫闱,蓄养三千面首’!/p

他们说:/p

‘太后窃国,当今天子非上皇所出’!/p

他们说:/p

‘太后乃深宫无知妇人,之所以十九年前能垂帘听政,是得到某些大臣的支持’!/p

他们说:/p

‘太后一个不识字的妇人,何以得到某些大臣的支持呢?’/p

他们说:/p

‘某年某月某日,太后于皇城后花园,通宵达旦,与某某、某某、某某大臣盘肠大战’!/p

他们说:/p

‘乐武一杀狗卖肉的屠夫,何以成为大将军?何以掌握大胤军权?那是因为,乐武为了权力,自甘献身……不要看乐武长得肥胖臃肿,实则他是很多喜好南风的大臣心中‘白嫩可爱的兔宝宝’’!/p

这话,太阴损,太恶毒。/p

也不知道是哪个脑壳坏掉的蠢货,将这些檄文、告示全都抄了下来,原原本本的送进了皇城!/p

据说,昨儿晚上,太后收到情报的时候,她直接气晕了过去,宫女太监们急救了好一会儿才把她给唤醒。之后,太后的寝宫就被砸了个稀烂,必须要重新装修的那种稀烂。/p

太后摔镇纸,拍桌子,疯狂发飙。/p

站在武勋第一位的乐武,更是犹如被烙铁烫了屁股的野牛,龇牙咧嘴,喷着粗气,恶狠狠的盯着大丞相朱崇等文教臣子。/p

他乐武,堂堂八尺雄伟男儿,居然在那些乱民口中,变成了‘白白嫩嫩的兔宝宝’?/p

是可忍孰不可忍?


状态提示:第120章 大争之世(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