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少将军三国行>第195章 名师
的职权是相当大的,有“奉诏六条查州”之权,包括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反对他们横行乡里,打击地方地方官员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纠正打击地方官员执法不公,对官员在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予以制止,对地方官员子弟以权擅法不姑息养奸,打击地方官员和地方大族相勾结。

可见刺史在汉代的职权已经是相当大了,但是,刺史并非只是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因为还有郡国的王和刺史互相监管,直到汉成帝绥和元年,刺史改称州牧,职权才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刺史的职权得以最大化。

从汉朝中期开始,刺史成为常设官制,这时候的刺史职能,还只有有检核问事之意,但依然为维护皇权,澄清吏治,特别是促进“昭宣中兴”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作为一州之主要行政长官,刺史的职权是相当大的,有“奉诏六条查州”之权,包括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反对他们横行乡里,打击地方地方官员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纠正打击地方官员执法不公,对官员在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予以制止,对地方官员子弟以权擅法不姑息养奸,打击地方官员和地方大族相勾结。

可见刺史在汉代的职权已经是相当大了,但是,刺史并非只是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因为还有郡国的王和刺史互相监管,直到汉成帝绥和元年,刺史改称州牧,职权才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刺史的职权得以最大化。

汉成帝设州牧后不久,此职又摆停,到了汉灵帝时期,黄巾猖獗,天下大乱,为镇压起义,复设州牧,并大大提高其地位,成为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的行政长官。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地方诸侯基本都有个州牧的帽子了,比如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刘璋父子、徐州牧陶谦、冀州牧袁绍等等。

州牧作为一州之军政长官,而太守则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

汉景帝始改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行政长官,太守在所在郡除了有治民、进贤、决讼、检奸之职权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三国时期当过太守的诸侯也很多,比如辽东太守公孙瓒、汉中太守张鲁等。

综合来讲,州牧是刺史的升级版,职权要大大高于刺史,而太守,只是所在州下面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自然要服从于刺史或者州牧,因此是州牧最大,刺史次之,太守官最小。

如今以自己的年纪,治中从事都算是大官了,更别说这太守。

但就算曹操给自己封的是一个州牧的名号,其实其本意也未必是真的是看得上自己,而是想要利用这件事来挑拨父子之间的关系。

不过,但他怕是打错了算盘,因为他并不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像他一样,睡觉还要杀人。

如果自己坦然接下来这个职位,回去影响也不会特别大,而并不会让曹操达到目的,反而还换了一个官职。

“子衡,你不必担心这个,和这个事比起来,我更想早点见见小郡主。”

“主公,哪有您这样的,还没成婚呢,就着急去见人家新娘子?

“那我见见我那个儿子总行吧?”

“周不疑来跟我说的,你们家那个大侄子,你记得吧。”


状态提示:第195章 名师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