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学生们适应了这样的生活,胡晓雯也就不再刻意关照他们

为了让这些学生有动力,她把他们分成五个人一组,分组考核各个工作组的采摘量哪一组最后获得第一,降集体获得一千元的奖金,平均到每个人的头上就是两百元

这个惊喜让他们额外的有动力,一个个的加卖力起来

胡晓雯彻底从中解脱,每天就开着买的一辆烧柴油的三轮农用车——这种车又被常叫做三马子,专门负责送水送饭

现在她手中有三个进行中的项目,分别是桃花小筑的建设工程,水沟加长延伸并挖掘水塘准备养鱼,另外一个就是桃园采摘工作的人总共达到了一百多人

除了桃花小筑那边是依靠农家乐支撑之外,她自己要负担六十个人的工资这一大笔开销,要不是之前卖掉桃花鱼得到了一百多万的巨款,胡晓雯是不敢这么悠闲的

今年夏天桃花村这边工程太多,人也忙忙乱乱的,胡晓雯就没让周青和胡民来,老两口就在家里带孙子了

时间一晃就进了八月

这一阵子,桃溪村又有几件鲜事儿出现有喜欢徒步的游客从山里回来的时候带回了竹荪

原本桃溪村这山里就有花菇、木耳和羊肚菌,竹荪的出现让这个村子一下子集齐了草八珍半数

霍红霞听到这个消息很是惊喜,跟前来吃饭发现竹荪的游客打听了半天路线

晚上霍红霞拿着一个简陋的路线图苦恼不已:“这图画的这么抽象,让人怎么找啊?”

“什么这么抽象?”胡晓雯好奇的探头过来

别说,当初她跟田桂英两个画那图纸就已经足够歪歪扭扭了,跟这个好似藏宝图一样的画顿时甘拜下风

胡晓雯熟悉这附近的地形地貌,愣是没看出来这图上画的地方是哪,可见抽象成了什么程度

“……你确定不是这人忽悠你?”胡晓雯狐疑的看着霍红霞,觉得她可能是被骗了

霍红霞怒视她:“我才没那么傻好嘛竹荪的样子我还是认得的,而且那是刚刚采摘下来的,还湿润着呢,很鲜”

胡晓雯缩了一下脖子,别的她还可以质疑一下但是关于食材方面,鲜不鲜什么的,还是不要跟她争辩为好,不亚于怀疑权威,完全是找死行为

“好,那你跟我说说,竹荪是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胡晓雯只能根据生长环境来判断了

霍红霞回忆了一下说:“我只知道竹荪是长在很水汽充足,潮湿的地方”

整个桃溪村范围内在灵雾的润泽下一直空气很湿润,这个范围太大了

“再具体一点”胡晓雯无奈的按了一下额角

霍红霞抬起下巴,眼睛盯着房顶上的房梁使劲想:“这种食材在雨后生长最快,最好是下雨之后两个小时采摘,味道最鲜美”

“……”胡晓雯抱着胳膊,面无表情地看她

进入夏季就是梅雨季节,落云山临水县境内隔三差五的就下雨,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霍红霞点没察觉胡晓雯徘徊在爆发边缘,她低下头,拍了一下手掌,兴奋地对胡晓雯说:“对了,竹荪一般是长在竹林当中的这类菌,就是在*的竹叶当中生长的”

这么重要的特征要放在第一个说好吗

“行了,我知道在哪里了”胡晓雯无奈的说,“这个山中就只有一个地方有竹林”

竹子并不是他们这边常见的植物,但是因为农村经常会用竹子做个材料什么的,就有村民栽种一些

桃溪村的竹子使用频繁,长得不怎么多,也不成林只有村民的家中栽种了几颗,等到冬季的时候割了青叶喂牛羊

这附近能够形成大片竹林,并有枯萎*能够生长出来竹荪的竹林只有一片等到霍红霞把这个生长地点一说,胡晓雯立刻就知道在哪里了

那个地方已经不属于桃溪村了,而是在桃溪村通往桃源村的途中拐个道,从一个没有路的地方过去,才能到达这片竹林

这里原先有一个村子,叫做小元庄在退耕还林撤并自然村落的时候全村人搬迁走了因为这个村子的人很少,只有几十户人,就被直接迁到了镇子上

直接成了城镇户口,给分了宅基地,还给了安家费,小元庄的人很高兴的就搬走了

当时村子里边的人种植了一片竹子,用来做扁担,编竹筐,做扫帚卖走的时候这片竹林就放置不管,几十年生长之后,就完全长成了一大片

胡晓雯之前找姚朗真修行的闲云观的时候在山中游荡,曾经路过这里

找了一天刚下了一场蒙蒙细雨,胡晓雯跟霍红霞两个穿上雨鞋,户外衣,带上一顶草帽,俩人一人背着一个竹筐就向着小元庄出发了

俩人先是顺着平常游客进山的道路走,走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在一个根本就没有路的岔口拐弯

“晓雯,你确定是这个方向吗?”霍红霞有点不安的拿出之前的图纸,正着看倒着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你放心,跟着我走,保证你不会迷路的找到地方”胡晓雯头也不回的说,“之前我去找一个道观遗址来过这里,地形我都记得清楚”

对这点她还是很有自信的,这片山,她现在可以说是了若指掌

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她们终于看到了一大片的竹林除了这片竹林之外,还有很多房屋的残桓断壁

这些房屋全都损毁严重,被植物的生长破坏的很厉害

“哇——”霍红霞惊叹一声,她还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情景自然与人工痕迹争夺


状态提示:第63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