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我的三国我当家>第一百二十三章 备战策略

刘墉点点头道:“从兵力来看,曹操自然远胜于我们。不过战争的取胜之道并不是简单的数量对比,否则官渡之战也不是曹操以弱胜强了。依我看,粮草军需的齐备、谋略的合理运用乃至兵器的优劣、天时人情、地形地貌等都可以左右战局。如今襄阳刘表与我们休戚与共,互为援手,曹操也不敢轻视。”

魏延点头称是,刘墉又道:“说实话,我不喜欢打战,甚至可以说是厌恶战争。因为战争只能带来社会动荡、经济崩溃、生灵涂炭。战争只能让胜利者中的极少的高级将领受益,而大部分普通兵将却得不到什么好处,甚至因此丢掉性命。对于普通百姓更是如此,无论胜败都会是家园被毁、土地荒废,只能拖家带口,四处逃难,还要面临着物价飞涨,各种苛捐杂税、徭役,苦不堪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魏延、甘宁都理解刘墉的爱民之心,都静静地听着。只听刘墉轻轻地叹了口气道:“可惜咱们处在乱世,战争虽然令我厌恶,却又不得不面对它。我们不惹事,不挑事,但也不怕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勇敢面对就是。这两年多来,我大大小小也参加过几场战斗,我归纳、总结了一下,有四点感悟,不知有无疏漏谬误。你俩都是军事奇才,在这方面的见识远超过我,听听看有没有道理?”

魏延、甘宁还以为这是刘墉在谦虚,齐齐拱手道:“请太守赐教。”

刘墉暗自叹了一气,说道:“一是重战。《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咱们要实现复兴汉室,一统中原的目标,非战不能解决。同时,曹操、孙权甚至刘表都会觊觎雒原的财富和人口。伺机攻袭是必然的。因而我们必须重视战争,要将重战思想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我们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军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二是慎战。《孙子兵法》又云: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总是残酷的。因而咱们不能主动开战。即使要开战也要遵循两条,一是要师出有名,不能为战而战;二是要以仁为本,以义为正。仁者使人亲,义者使人悦,若离开这两点,必为百姓所唾弃,不战先败。

三是备战。就是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一是抓好平时的训练,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探知对方的虚实优劣。从容应对。这两个咱们现在做得都挺好,我就不多说了。

第四是善战,你们二人都是难得的帅才,这方面我也不用担心。我想,只要咱们做到了这四点便会无往而不利,百战不殆。”

魏延抚掌道:“将军所言极是。魏延到富义刚开始领兵马时,见训练手册上有上级需经常与下级,下级与兵士之间要有定期的交心、谈心;训练之余还有安排各种娱乐活动等等很是不以为然。然而深入了解我方发现了这里的兵士与刘表那里真有天壤之别。这里的兵丁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你帮我,我帮你,比亲兄弟还亲。这样的队伍打起仗来,就如脱缰的野马、下山的猛虎。谁能抵挡?”

甘宁也道:“属下以为将军之语真是至理明言。我当初刚到富义时见太守制定的‘三大主义八项注意’军规,以及军丁除了训练外还要去下地翻土播种、开挖沟渠、打井铺路等帮百姓干活也极是不解。可不久我便见到好多乡民前来送粮食,送衣物,送鞋袜,实在没有的就到军营里来洗洗补补衣物,没有不夸咱们兵丁好的。我这才明白太守的良苦用心。”

刘墉呵呵一笑。“因为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百姓大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刘墉心里在感激八路军和新四军,我都是学你们的呢。共产党军队抗战前十万不到,抗战后却发展到近百万正规军,正是很好的践行了群众路线。

开完了军事会议,接着便是和虞翻等郡衙里的官员召开政府工作会,主要议程有三个:一是听取这一阶段雒原发展的情况汇报、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刘墉最为关注的是存在的问题或者隐患,因为这些关系到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决定着以后发展的方向。果然虞翻道:“太守,依下官之见,如今最大的问题是土地的闲置。”

“现在有好些有钱人在稍偏远的地段大量购置土地,却不修建,准备屯积取利。”

“这是在学我啊。”刘墉一阵微笑,“不过我当时只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些人却是投机取巧。这个简单,所有的土地不得闲置,若拍下的土地一年之内不按要求动工修建的,一律收回且不退款项。你们照此先拟一个章程,然后颁布施行便可。”

又有人道:“由于没有实行宵禁,因而常有不法之人趁机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甚而调戏妇女,百姓多有不满。下官以后,应当恢复宵禁,入夜后不得上街闲逛。”

“我看没必要吧。”刘墉轻皱眉头道,“是赞成宵禁的多还是反对的多?既然反对的多那就不用禁,如今民众生活富足,干完活后喝喝茶,饮饮酒,听听书,看看戏,只要不闹事,有何不好?难不成仍像以前早早的上塌抱着老婆睡觉不成。”大家一听不由得哈哈大笑。

“我看只要加强城防及巡捕,注意防火防盗防小偷即可。还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三章 备战策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