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授予仪式结束之后,关于叶晓晨的各种消息就在中科院内部迅速扩散开来。

祛除核辐射的净化之草。

创立新的研究学科——植物意识。

所有人都记住了叶晓晨这个名字。

更多的人都想要去了解净化之草跟植物意识方面的信息。

特别是那些身处植物学领域的人就更是如此。

当天,就有人跟叶晓晨接触了。

叶晓晨直接拿出了听灵指法来考验对方。

只要是能够听灵指法入门的,他就收下,如果不行的话,那就只能抱歉了。

很快,关于叶晓晨收人的条件随之传扬了出去。

当然,没有人认为叶晓晨设立这种条件太过于苛刻,而是对植物意识这门新学科,更加感兴趣了。

到了最后,越来越多的人来接触叶晓晨,甚至包括了一些知名的专家教授。

晚上。

叶晓晨送走了最后一个应试者。

今天来应试的人,恐怕超过一两百个人。

可惜,拥有听灵天赋的比例实在太大了,总共才发掘出了八个。

还是在中科院这样的顶级研究机构中,而且来的基本上是跟植物学相关系的。

可想而知,听灵天赋在人群中的比例实在太低了。

他心中盘算了一下,这一次只发掘了八个。

第一次专家组有五个,其中还有两个外国专家。

第二次的专家组有七个。

加起来就是二十个。

这比例实在太低了。

他建立的研究所真要是运转,这么点人,还是太少了。

而且,还有部分人是不可能加入研究所的,毕竟他们都是知名专家教授甚至是院士一级。

他有把握拉入研究所的,估计不超过十二个。

“看来,暂时也只能这样,至于发掘更多的听灵人才,以后再说吧。”

叶晓晨知道听灵人才肯定有,就算是比例再少,中国十几亿人,就算是百万分之一,那也有上千人。

实际上,他不相信比例会这么低。

第二天,叶晓晨参加了中科院跟南省政府举行的科研合作座谈会。

座谈会上,中科院与南省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其中以成立羊市植物意识研究所为重中之重。

另外,中科院叶晓晨教授将担任羊市植物意识研究所的所长。

这些合作协议上,自然还有关于研究成果的利益分配问题。

双方在此之前就已经谈判好了。

主要是三比三比四的分配比例。

其中,中科院占据百分之三十。

南省方面占据百分之三十。

至于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却是属于羊市植物意识研究所。

这是大概的分配之法。

更详细的就是那百分之四十,作为这个研究项目的主导者,叶晓晨将独占百分之十五。

一般来说,院士一级的比例是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

除非是主导者作为核心技术的拥有者,无可欠缺,那么比例就会有相应的提升。

而植物意识的研究,叶晓晨作为主导者,核心技术的拥有者,更是创立者,堪称具备了唯一性。

自然而言,他的比例就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十五。

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中百分之二十纳入研究所的财务管理,百分之五由作为奖励分配给研究所的各级研究人员。

至于中科院和南省地方政府各自的百分之三十,又是如何分配,那就要他们自己去扯皮了。

比如说南省的百分之三十,省里肯定要抽掉一部分,而羊市政府就更不用说了,一半是少不了的。

这还只是研究成果的技术分红,一旦投入市场,生产出的产品在销售中形成的利润就更大了,毕竟各种税收就无比惊人。

不管怎么样,到最后真正赚大头的,还是国家和地方政府。

叶晓晨倒也不在意,因为他知道,想要将利益全部占据了,世上没有这样的好事,反而会热闹大麻烦。

像现在,背靠中科院,赚钱多舒坦多安全多省心啊?

根本不需要担心什么。

更何况,他成立了人间神农公司,足以参与进入这个即将成型的庞大利益集团。

一直到元月五日,叶晓晨才跟随南省工作团坐专机返回南省。

当然跟随他去南省的,还有另外十三个中科院的研究人员。

这十三个人全都是拥有听灵天赋的。

除了先前的八人,后来陆陆续续又有五人被测试出了听灵天赋。

八男五女。

另外,叶晓晨还跟前两批拥有听灵天赋的人谈过。

有两个植物专家,两个助理研究员都愿意加入研究所。

由于他们都还留在羊市,就直接呆在那边。

中科院方面可以为他们完全工作调动。

而这十三人也已经完成了工作调动。

从此以后,他们就是羊市植物意识研究所的人了。

另外,张克勤教授也愿意加入研究所。

这样一来,他就拥有十八个拥有听灵天赋的研究人员了。

虽然比他的目标人数少了不少,却也勉强可行了。

飞机落到了沙市黄花机场,叶晓晨从飞机上下来,踏上沙市的徒弟,心中有种莫名得喜悦感。

离开了五天,感觉有种归家之感。

叶晓晨让那十三个研究人员跟随羊市的人先一步回羊市,而他还要在沙市逗留。

至于研究所的建设工具,由羊市政府负责,他根本不需要担心,最多是


状态提示:219.第218章 回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